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以近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与地球的生态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设立生态超载日这个纪念日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让更多人的去改善自己的家庭和所在社区,通过政策制度、技术方法和战略管理让这颗星球的有限资源得到更好利用。7月24日是2025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全球全面进入生态负债状态,也意味着本年度的生态资源从这天起开始入不敷出。
从2022年开始,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和伙伴们从每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起,先后与27个伙伴联合发起了发现和鼓励更多促进可持续解决方案参与#MoveTheDate延迟行动的“可持续行动月(Sustainable Action Month)”。围绕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使更多人了解“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的同时,发现和鼓励更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MoveTheDate延迟行动,共同推广了53个可持续案例,介绍了24本与可持续相关的书籍,有44位可持续行动者参与了“行者,行着...”可持续行动者大会,累计直接和间接影响超百万人次。
2025可持续行动月(SAM)
将在7月25日至9月25日期间举行
结合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发现和推广更多为减缓生态资源消耗而努力的
可持续创新行动实践
并在联合国通过SDG10周年当天
举办“行者,行着...”
可持续行动者大会
以机构或个人名义
支持“2025可持续行动月(SAM)”
“同行者计划”仍在继续招募
“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
也期待有更多伙伴
自荐/推荐可持续行动案例
以及在此期间举办的项目活动
和“可持续行动者大会”的讲者
报名链接
https://jsj.top/f/aVhlHe?sessionid=
地球生态超载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当乌拉圭的生态超载日停留在12月17日,而卡塔尔却早在2月6日就已耗尽年度生态预算。全球化时代人类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的不断提前,警示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已使地球不堪重负。联合国在2015年9月25日投票通过的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已有十年,从这个应对全球挑战的全面且系统的框架下来看,“地球生态超载日(EOD)”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自2012年8月23日起开始设立的地球生态超载日将 “生态足迹分析” 法作为理论基础。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 2/3 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然而,随着全球消费及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1971年的12 月25日是全球第一个 “地球生态超载日”,而到了2005年,该日期已提前到 8 月 27 日,这种 持续“入不敷出” 的状态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联合国7月14日发布的《2025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169个子项中,仅35%进展顺利,近一半进展缓慢,18% 出现倒退。报告也显示,在公共健康、教育、能源、数字互联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显著进展。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自2010年以来下降约 40%;自2000 年以来疟疾防治拯救了1270万人;目前社会保障人口覆盖率超 50%;与2015年相比儿童和青年入学人数新增1.1亿;童婚人数下降,妇女从政人数上升;2023年全球 92% 的人口有电可用;互联网使用人口从2015年的 40% 上升至 2024 年的 68%;关键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就进度来看2030年不足以实现所有目标,目前全球仍有8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之中,数十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服务,气候变化加剧又不断造成新的环境难民,仅在2024年发生的武装冲突中就导致了近5万人死亡,流离失所人数达 1.2 亿。
而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地球生态超载日(EOD)所反映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多个目标紧密相关。
例如,SDG12 “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其核心就在于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包括减少浪费产生、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以及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实践等。当人类过度消耗资源,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时,恰恰说明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亟待改变以符合SDG12 的要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报告称,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即废弃电气和电子设备)约有5000万吨,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增加到1.2亿吨。但其实电子垃圾也可以废物利用:每年废弃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电子垃圾价值625亿美元,每吨所含黄金比相同重量的金矿石多100倍。然而,目前世界上只有约五分之一的电子垃圾得到了回收。这与SDG12 中倡导的减少浪费背道而驰。
再如,SDG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超载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森林萎缩、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日益丧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SDG15的实现。联合国森林资源评估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当前每年仍会失去1000万公顷左右的森林。这使得众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提前,意味着人类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在不断增大,若不加以控制,将严重阻碍这一目标的达成。
在能源领域,SDG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和现代的能源”。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和粮食生产是导致生态 “超载” 的首要原因之一,而能源的获取和使用方式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推广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不仅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还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这对于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的问题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实现SDG7的关键举措。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占据主导地位,约占 80%,其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推动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仅为18%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而言,SDG13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地球生态超载日(EOD)的提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如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使得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气候变化又进一步引发了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等,这些极端天气不仅影响粮食安全,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粮食安全SDG2、人类健康SDG3以及经济增长SDG8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所反映的生态问题,与实现SDG13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相辅相成。数据显示,过去50年里,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了2倍,强度也不断增强。2024年以来全球多地遭遇了严重的炎热、干旱和暴雨灾害,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许多地区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