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举措均进入新阶段 土壤修复将迎飞跃式发展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当前,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实际的市场营收规模较小,并存在诸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污染场地底数不清、存量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土壤修复产业链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模式创新已到了应该认真探索的时候。

政策举措均进入新阶段 土壤修复将迎飞跃式发展,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全国范围内很多大中型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污染场地。这些场地均不同程度面临着污染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矛盾、环境污染容易引发公众事件、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等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行业。

今年8月份,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上说,涉及重金属的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园外的也要逐步搬迁到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允许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同时,集中治理园区的污染,推动园区土地集中化、废物交换利用、水的循环使用、共用基础设施,使它们达标排放。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实行环评限批,取消园区资格。

陈吉宁推出的重金属项目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行动,意味着,针对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措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反观我国的国土资源现状:优等高等耕地少,中等低等耕地多,耕地质量偏低;城镇、农村存在大量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事实,不仅造成了稀缺的土地资源浪费,更为城镇化进程设置了大量障碍;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土壤污染;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任务艰巨,由于缺少资金、政策等优势,进展缓慢。

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主要面对两大方面难题:一,我国土壤污染源繁多。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我国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业内估计中国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与重金属有关。二,评估标准不清晰。“受技术不成熟、资金不足、评估标准模糊三大问题影响,我国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金属与土壤修复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说。

土壤修复产业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且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使得社会资本投入信心不足。融资条件的限制,贷款门槛过高,也使得融资贷款存在较大困难。因此,需要一个持续有效的商业模式来降低投资、融资风险,确保资金来源,既能解决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又能解决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尽管PPP模式在土壤修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因素,但是随着国家对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的健全完善,市场对于这类项目运营模式的逐渐摸索、熟悉和掌握,会让大批社会资本融入这一有社会意义的事业,我国的土壤修复事业将迎来飞跃式发展。

从我国已实施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来看,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了一些适合国情、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以及适用的修复效果评价方法,社会各方对土壤修复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加深。如果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市场空间的增长非常值得期待。随着项目增多,调查修复专业设备仪器、药剂、耗材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土壤修复产业链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模式创新已到了应该认真探索的时候。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1764.html
关注我们
  • 联系方式
    +86 0755 82762819; info@aeif.a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