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纵横:2017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

2017开局,亚洲环保创新论坛(AEIF)的战略合作伙伴商道纵横(SYNTAO)与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又一次强强联合,如期奉上《2017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十大趋势》。把控全局,嗅准方向,十大趋势旨在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实践者提供助攻方向和工作抓手,全文内容呈现如下:

 

趋势一:变化的世界和不变的SDG

2017年,联合国及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多个发达国家都面临领导人的更替。这些变化将会产生诸多不确定性,贸易保护、地缘冲突等风险增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走势。

变化中也有不变,譬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017年是落实SDG的关键一年,各国都在抓紧研究。中国政府在2016年9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12月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标志着SDG在中国进入推广年。

我们预期,2017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推广和践行SDG。走在前面的企业会将SDG作为总体框架,用以制定、指导、报告和沟通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行动,从而系统识别可持续发展风险,及早发现未来商机,提升企业价值。

 

趋势二:产品与服务市场巨大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显示了政府对推动绿色消费的态度和决心。随着政策落实,我们预计绿色消费将会得到长足发展,绿色消费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巨大。

我们的上述判断,除了政策因素外,还考虑了消费者的意愿与需求。商道纵横的调研报告《中国消费者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消费公众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显示,约半数受访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不久前,阿里研究院对淘宝等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消费者近四年增长了14倍。

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都可以在绿色消费中大展拳脚。电商地位日益突出,更应该重视绿色消费趋势,使之与网购有效结合。我们预计,2017年,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倡导绿色消费,让网上消费不仅仅是“买买买”。

 

趋势三:民间组织加快走出去

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继续加快,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6年11月17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在A/71/9号决议中对“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表示欢迎。中国海外投资正在推进全球新秩序的形成。

中国政府开始有意引导民间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东道国民间组织合作、借国际组织“大船出海”、民间组织“抱团出海”、寻求政府资金支持、探索企业合作等不同方式为民间组织走出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民间组织走出去已从“要不要”演进为“如何走”。政府、企业、NGO和媒体“四位一体”推进海外投资CSR的机制初步形成。

在华跨国公司也积极探索参与中国海外投资进程。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运营、与东道国社区共同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可以与中资企业分享。另一方面,跨国外企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布局,也可以与中资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多赢的合作模式。

 

趋势四:站在绿色转型的风口

2016年,中国无疑是全球绿色金融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中国担任主席国的G20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讨论议题。中国央行与英国央行携手,共同领导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年,我们预计中国仍将是全球绿色金融风向标,通过G20等机制发挥先锋作用。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将继续高歌猛进,再度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亮点。我们预计,绿色债券发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关于绿色债券的各项保障措施特别是第三方评估认证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除了绿色债券以外,我们预计绿色产业基金规模会增加,绿色指数数量也会增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几年现货交易规模可以达到12亿-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交易规模将放大到600亿-4000亿元。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些现实挑战,特别是不同碳市场之间如何连接、碳资产整体流动性如何等。2017年碳市场走势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

 

趋势五:重塑公益和慈善生态

2016年,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先后出台。2017年是这两部法律实施的关键一年,对中国的公益慈善格局将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详细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披露平台、披露内容、财务报告审计、披露期限等详细内容,将社会组织现行的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和公示制度。这些举措将促进社会组织治理的规范化。此外,慈善法解决了信托法虽然允许设立慈善信托基金但审批难的问题,慈善信托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并由此带动公益领域对影响力投资、社会影响力债券等公益金融创新活动的更多关注。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虽然2016年11月出台了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登记和临时活动备案办事指南,12月20日发布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活动领域和项目目录、业务主管单位目录(2017)》,但因距离实施日期过近、注册时间过短及缺乏其他相关实施细则等因素,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注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趋势六:上市公司ESG报告压力渐增

香港交易所自2017年1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不遵守就解释”规则,促使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走向规范化和强制化。除了ESG报告对信息披露的关键、定量这两大实质性要求外,对于在港上市而主要在内地生产经营的企业而言,编制ESG报告还将面对信息搜集、多地法规与标准协调、识别行业重点CSR指标等挑战。此外,我们预计香港交易所的报告新规对内地监管机构也会有所触动,在绿色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内地也很有可能会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国际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Standards),并计划在2018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现行的《G4指南》。一些跨国公司正在积极响应联合国SDG,并将公司支持SDG的举措及成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内容。我们预计,GRI标准及联合国SDG将会在未来数年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内容、呈现形式产生重大影响。

 

趋势七:互联网与新技术的伦理冲击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在2016年给人们带来了惊艳的体验,但伦理方面所造成的冲击也不容小觑:机器人会不会伤害人类?VR技术要不要用在成人娱乐?等等。虽然政府、企业在2016年都提出了发展AI的若干原则,但伦理思辨肯定还会持续下去,甚至愈辩愈激烈。

此外,视频直播、互联网广告、信息搜索等互联网平台业务在2016年也出现了一系列失责事件,直接导致政府加强对互联网平台责任的监管要求,先后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我们预计,2017年互联网平台类公司还将风险多发,高压监管态势不会改变。

以上问题存在一个共性,即科技工作者在技术创新的时候该如何考虑伦理问题,人们将之称为工程伦理。清华大学已在这一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并出版了《工程伦理》教材,值得关注。

 

趋势八:商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央提出到2020年让中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五大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厘定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对企业参与扶贫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国有企业帮扶责任,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因此,2017年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级国有企业都将会面临较大扶贫压力,进而直接影响到许多国有企业未来几年的CSR策略。我们预计,精准扶贫将成为2017年CSR的热点。总体上说,国企特别是央企讲究规模和影响,外企追求创新和双赢,民营企业则在两者之间。

我们认为,企业在精准扶贫行动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是能否用企业社会创新的思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或公益模式,实现企业与社会的价值共创、共享。

 

趋势九:从公益跨界到价值链跨界

跨界合作一直是国内CSR的一个热点。以往,我们更多讨论的是企业与NGO的跨界合作;2017年,我们更强调在同一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的跨界合作,我们将之称为价值跨界。与一般跨界合作相比,价值跨界更直接创造了经济价值。

2016年6月,联合技术公司与海航集团共同发起“绿色航空倡议网络”,基于产业,跨界交互,创造共享价值,将CSR密切融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中。这是典型的价值跨界。我们预计,2017年此类价值链跨界合作会更加多见,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电商领域。工业园区也是跨界合作的好平台,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在进行此类探索。

共享经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价值跨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媒介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则为其提供了实业基础。但共享经济仍将面临着服务、信用、消费者安全等诸多挑战。

 

趋势十:用新媒体和视频讲好故事

不少市场调研指出,公众对企业的责任品牌越来越关注,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公众作为消费者时的消费决策。因此,如今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把责任承诺放在企业品牌建设的最前沿。企业必须制定符合其社会责任承诺的CSR策略,并确保该策略传播得当,简言之就是通过对的渠道,以对的方式,传播对的内容。

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社交媒体都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CSR传播最有效的渠道。数据显示,89%的中国公众了解CSR相关议题时,社交媒体已成为他们必去的资源库,而这一数值的全球平均值为61%。因此,企业应当对社交传播手段和社群作用加以研究、评估和预见,以实现CSR传播效果最大化。

此外,我们认为视频传播也可能成为CSR传播新宠。4G技术、VR技术、AR技术让视频内容更易获取、更加互动、更有活力。




关注我们
  • 联系方式
    +86 0755 82762819; info@aeif.asia
     
    ×